第一週 | 1 | 基礎熱身與運動介紹 | 課程解說,重點在教導運動前的熱身,並學習正確使用彈力帶與球的基本技巧,為接下來的高強度訓練打下基礎。 |
第二週 | 2 | 全身伸展與關節健康 | 專注於全身的動態伸展運動,幫助保健關節與提升活動範圍,包括高強度的關節活動和靈活性訓練。 |
第三週 | 3 | 核心肌群強化 | 進行徒手運動與彈力帶結合的核心訓練,增加強度訓練,例如高位平板支撐、懸空抬腿,塑造腹部及背部肌群。 |
第四週 | 4 | 肌力訓練基礎 | 使用球及彈力帶進行抗阻力訓練,針對上肢與下肢進行肌力挑戰,加入深蹲、俯臥撐等動作,培養全身肌力基礎。 |
第五週 | 5 | 下肢肌耐力訓練 | 集中在腿部的高強度徒手運動與彈力帶訓練,透過快速高強度間歇訓練,增強腿部肌耐力,修正臀部線條。 |
第六週 | 6 | 上肢與核心結合訓練 | 結合上肢肌力與核心訓練,增加球的應用,進行如推舉、拉力和腹肌訓練,提升四肢的力量與穩定性。 |
第七週 | 7 | 高強度有氧訓練 | 進行高強度的有氧訓練,包括跳繩、衝刺、快速步伐及其他心肺耐力增強的運動,幫助提升心肺功能。同時結合徒手運動,如開合跳與登山者等,增強全身肌肉的耐力與協調性。 |
第八週 | 8 | 全面動能強化 | 綜合前幾週的訓練,進行更高強度的全身性綜合訓練,激勵肌耐力與筋骨延展,強調運動的連貫性與強度。 |
第九週 | 9 | 公民素養週 | 社大辦公室安排之講座 |
第十週 | 10 | 高強度間歇訓練(HIIT) | 引入HIIT訓練,每組動作設計為高強度運動和短暫休息,提升心肺耐力及全身肌肉力量。 |
第十一週 | 11 | 彈力帶深層訓練 | 專注於利用彈力帶進行更高強度的深層肌力訓練,針對特定肌群進行增強,提升肌肉的穩定性與耐力。 |
第十二週 | 12 | 功能性訓練 | 重點在於高強度的功能性訓練,進行運動模式相關的挑戰,提升運動表現與身體適應能力。 |
第十三週 | 13 | 休息與恢復技巧 | 與之前的高強度訓練相對,進行輕鬆的伸展運動及靜態恢復,強調訓練後的身體護理與放鬆技巧。 |
第十四週 | 14 | 平衡與穩定性訓練 | 針對平衡與穩定性進行挑戰,進行高強度的平衡動作訓練,強化身體控制能力與核心肌群。 |
第十五週 | 15 | 進階肌力與耐力訓練 | 透過增強訓練強度,專注於提升肌力與耐力,包含多關節的大肌群運動,增進全身的協調與力量。 |
第十六週 | 16 | 綜合運動挑戰 | 設計一系列高強度的綜合運動挑戰,測試學員的體適能,推動他們發揮最佳的運動能力。 |
第十七週 | 17 | 結業評估與未來計畫 | 進行課程總結與評估,讓學員回顧自己的進步,並提供未來運動計畫的指導與建議,鼓勵持續進步。 |
第十八週 | 18 | 成果展準備週 | 回顧、複習與分享本學期結業成果展練習 |